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聚焦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解读(二)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0日 08:59    作者:    来源:    点击:

编者按:在学校二次党代会开幕式上,唐峻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北文理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擘画新蓝图 开启新征程为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回顾了学校过去七年的工作进展,分析了新阶段学校发展面临的发展形势、奋斗愿景及发展战略,提出学校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为帮助大家深入理解报告,将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党代会部署上来,全面对标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精准施策,务实推进。校园网将分期对报告内容进行解读,供大家学习讨论。


关于人才强校战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人才强校”战略。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学校的发展实际也说明我们必须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引进博士178人,培养博士31人,博士总量达到322人,占比近32%。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获批13个硕士点,临床医学医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等等,取得这些成绩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才队伍的壮大。

因此,党代会报告进一步确立了“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坚守、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更大的举措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关于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党代会报告把“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致力的“三个提升”之一,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的具体措施,就是全面实施“五大工程”。“聚才工程”就是以增加博士总量和提高博士占比为目标,创新人才引进思路,人才引进由数量与质量并重向质量为重转变,集中资源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学科科研团队。学校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人才引进工作,以2017年底《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为标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4-2017年是“数量为重”,2018-2021年,实现了“数量与质量并重”。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对人才引进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以人才引进要由“数量与质量并重”向“质量为重”转变,提高人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育才工程”就是以全面提升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目标,由引进为重向引进与培育并重转变,健全完善具有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职工培养培训体系,实施英才培育、名师培育、创新团队培育、学历提升、实践研修等“七大计划”,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培育力度,提高人才培育成效。“用才工程”就是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目标,实施人事制度关键领域的三项改革,即岗位聘用管理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爱才工程”和“人才保障工程”就是以让人才安居乐业、提升人才幸福感为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才意识,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浓厚人才氛围、健全服务人才制度体系,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以人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加强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 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加强现代化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与应用,建成有线无线全覆盖的先进校园网络。建设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字化教学与科研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建无处不在的云端网络学习环境。加强各业务系统的优化整合,打造一体化、智能化的管理与服务平台,使校务治理高效透明,校园生活便捷周动。”这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保障,也是学校在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高标准推进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未来五年,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将以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学校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为主要任务,围绕“数字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科技校园”的建设,建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智慧校园,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更好地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学校建设以交通为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提供重要保障。

建立高速的校园网络。校园网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前提。学校新校区将建立统一的通信管网系统,实现地下弱电“一张网”,覆盖全校各个楼宇,充分满足需求;推进以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建立包括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专网、5G网等多业务融合的基础校园网络,覆盖整个校园;部署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统一认证,一体化运维监控,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高速、稳定、全覆盖的校园网基础环境。

创建泛在的智慧教学科研环境。构建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全功能学习平台。建设并不断优化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实践实训等网络教学平台,引进和自建一批基于云的数字化教学科研资源,并融合图书文献资源、文化宣传、数字档案等服务;建立多媒体教学中心,推进智慧教室的建设,利用云桌面技术实现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和统一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云端个人空间服务系统,为师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使云资源获取更便捷、易共享,创建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环境。

搭建高效的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推进学校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和使用。逐步完善招生就业、学工、教学、人事、科研、办公、资产、图书、后勤、财务、会议管理等主要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使应用系统基本覆盖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业务部门,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建立安全消防、能源管理、“一卡(码)通”和信息发布等一体化、智能化服务平台,提供便捷周到的校园生活服务加强信息系统的深度整合和集约管理,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人、财、物、业务信息等各类共享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和交换平台,实现全校各信息系统的数据统一标准、统一存放、统一管理、联合共享,促进数据的开发利用,支撑教育决策和管理;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的信息门户和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基于实名身份认证的集中授权和单点登录,师生只用一套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使用授权访问各信息系统,推动管理服务全程网上受理、网上办理和网上反馈,让数据信息多跑路、师生少跑腿,为全校师生提供集成化个人信息便捷服务。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型智能技术时代已来临,数字化、智能化必将全面融入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为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供稿:人事处 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