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聚焦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解读(一)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9日 12:10    作者:    来源:    点击:

编者按:在学校二次党代会开幕式上,唐峻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北文理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擘画新蓝图 开启新征程为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回顾了学校过去七年的工作进展,分析了新阶段学校发展面临的发展形势、奋斗愿景及发展战略,提出学校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为帮助大家深入理解报告,将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党代会部署上来,全面对标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精准施策,务实推进。校园网将分期对报告内容进行解读,供大家学习讨论。


一次党代会后,学校目前的发展状态

2014年学校一次党代会后,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经过七年的不惧风雨、砥砺前行,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

从人才培养上看,在校本科生规模17000多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创业率3.7%,研究生录取率11.3%;2018年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开始研究生招生,目前已获批13个硕士点,其中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在读研究生285名。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学科竞赛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综合排名第174位,其中2018年位列第84名。2017年9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麦可思对学校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由74%升至87%,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由61%升至69%,离职率由40%降至31%,对母校的满意度由89%升至94%。

从科学研究上看,在人才储备上,专任教师达到988人,其中博士学历教师322人,占比31.88%;高级职称教师454人,占比45.95%;在科学研究成果上,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近40项,授权发明专利稳居我省高校十强,年度科研经费达到6000万元以上。

从社会服务上看,立项建设“双百行动计划”“111行动计划”服务点125个,组织700多位教师、600多名学生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打造出103支服务团队,取得服务成果362项,;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人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成立了“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融合校地资源,打造襄阳历史文化挖掘传承新生态,促进襄阳文旅融合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发起建立汉江流域大学联盟,推进联盟高校合作交流,助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党委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从文化传承上看,坚持扎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办教育,办社会主义的教育。

依托校训文化,不断总结凝练“隆中精神”的内涵,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苦读、鞠躬尽瘁。

学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谱写着一篇篇事业发展绚丽华章。比如,60年前,第一代创业人筚路蓝缕,在隆中山下、诸葛躬耕地创办了服务鄂西北基础教育的师范殿堂,开启襄阳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征程,如今襄阳大地近80%的中学教师、近70%的中学校长都是我们的校友。八十年代初,一群高级知识分子从四面八方汇集襄阳,建立了襄阳第一个理工为主的高等院校。1998年到2018年,我们用短短的20年,办成了别人没有办成的事,走完了别人用几十年才走完的路。第一个10年,1998年的学校合并、升本,到2008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我们敢为人先,全校上下齐心合力、万众一心,自我加压,不断升级自评目标,从最初的合格,到力争良好,最后决心争优保良,10年的本科院校,一举取得本科评估优秀等次,这是优良传统的精神力量,创造了办学治校的奇迹。第二个10年,2008到2018年,我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始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在发展速度上,这又是全国的先例!十二年前的本科教学评估、三年前的本科审核评估,多少个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多少份试卷教案精雕细磨,全校上下不计名利、不计报酬,为学校赢得重要荣誉而甘于奉献。

“格桑花”精神,代表着“理想坚定、不畏艰辛、勇于担当、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大爱无疆”,学校组建了12批“格桑花”支教团队共63人次赴西藏琼结县开展义务支教,队员中有7人毕业后返藏工作,在“格桑花”队员的感召下,70多名非支教团队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到西藏就业创业,成为引领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的鲜活教材。学校团委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格桑花”支教团队获中宣部“最美支边人物”等省级及以上表彰20余次,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多次给予突出报道。

在工作中树立起了“有排名争第一、有考核争优秀、业务工作出经验”“纵向比进步,横向比标杆、比省属乃至全国同类高校”的激励导向,倡导“拼尽力气、想尽办法、用尽资源”的“三尽”精神。

“隆中山下党旗飘”“隆中诸葛读书工程”“周末义教”等校园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校是高校系统唯一入选首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单位,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多次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

从国际交流上看,留学生教育实现突破,2016年首次成建制班的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62人,累计招收来自11个国家的留学生163人;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汉办等各类公派出国项目82项,累计派出17人到国(境)外攻读博士学位,51人到国(境)外进行6个月以上的访学研修,85人次到国(境)外开展业务培训学习;学生出国(境)交流人数逐年增加,累计派出123人次到国(境)外学习交流、实习实践,有173名毕业生出国(境)就业读研;四是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宽,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韩国等5个国家的1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

学校综合排名进位不断创新高,2021年武书连大学排名中位列452,较2014年进步37位;金平果大学排名中位列449,较2014年进步28位;校友会大学排名中位列226,较2014年进步246位,三大排行榜平均排名较2014进位85位。临床医学在ESI全球排名进入前1%。

关于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确立

圆梦创大。目前,对照教育部大学设置条件标准,学校在绝大多数指标上已达到或超过大学设置标准。但不足和短板也很明显,主要是:在校研究生规模数量,5届毕业研究生,国家级教学科研奖励等条件未达到。随着学校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近几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流本科教育取得较大成效,科研创新驱动加速发展,国家级项目和高水平成果逐年提升,只要我们全校上下锚定目标,拼搏奋进,完全可以尽快满足大学条件标准,一举实现更名大学。另外,外部环境也给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如省内很多为学院的同类高校,也都纷纷将更名大学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大学更名会更加激烈;襄阳市的城市发展进入全国前50名,却还没有一所高水平的大学,600万人民对湖北文理学院的期盼更强烈,这些都使我们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更强烈,更加时不我待。

逐梦博点一所好的综合性大学,需要有完整的办学层次。按照教育部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指标体系要求,硕士学位授权8年以上可以申请,我校应在距离我们最近的2029年博士单位申报窗口期有所作为,积极申报博士授权单位。

关于学校办学特色定位中“交通特色”的确立

学校学科专业定位是以工为主、文理支撑、交通特色、医学优势、突出应用、协调发展。学校在办学中一直积极地推进交通学科内涵建设发展。

2017年调整二级学院设置时,成立了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定位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工科学院。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已有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和自动化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100余人。拥有“机电汽车”湖北省“十三五”和“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湖北省“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群,“车辆工程”湖北省重点学科,“新能源汽车”和“自动化”两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测试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电动汽车测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院与区域企业共建有国家级平台3个,校企联合科研平台12个。

2019年,专门召开了“湖北文理学院交通特色研讨暨交通运输专硕点申报论证会”,确定了学校交通特色的发展思路。启动实施以学校交通特色为“心”,以服务于现代交通及相关领域的各一级学科为“环”的“一心多环、心环相交”的交通特色创建行动,围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和“人文交通”布局学科或学科方向。在遵循各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主干学科如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聚焦交通领域,发挥交通特色创建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撑学科如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理学等主动地设立与交通领域深度融合的学科方向;潜在交叉学科包括设计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主动地服务于学校交通特色创建战略。

国家交通强国建设、湖北省高等教育布局、襄阳市区域经济发展,为交通特色学科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与支撑。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的要求。襄阳是我国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式大交通格局日臻完善,襄阳汽车产业更是支柱性产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良好。综合国家战略、省级布局、襄阳产业格局、学校学科建设等因素,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借鉴国内其他交通大学的学院、学科、专业设置经验,围绕交通类学科专业对全校资源进行整合和调整,重点建设若干个与交通有关的二级学院,围绕襄阳交通产业发展状况,发展好交通学科及交通支撑学科,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

关于学校服务面向定位的考虑

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学校服务面向定位是坚持“立足襄阳、面向湖北、辐射全国”。学校是湖北省政府举办、襄阳唯一的公办本科高校,襄阳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举全市之力支持学校发展。襄阳地区是学校每年的主要生源地,襄阳也是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选择去向。我们要立足襄阳、放眼全国,在同类高校中找准“坐标系”,同心同德绘蓝图,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取得应有的实力、地位。要主动对接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美丽襄阳共兴共荣,以更好服务地方产业为目标,与襄阳实现绿色崛起同向同行,跑出创建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的“加速度”,擦亮美丽襄阳的文化名片,彰显美丽襄阳的城市荣光,为襄阳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智力支持,在襄阳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不负襄阳市委、市政府及襄阳人民寄予的厚望。

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主要举措

总体来讲,就是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五大战略,取得七个新发展,在十个方面克难奋进。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五大发展战略。

推动人才培养取得新成就、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研究生教育实现新跨越、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开放办学取得新成效、校园建设呈现新面貌。

传承“隆中精神”,着力培养一流人才,着力建设一流学科,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开放发展能力,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强化办学经费保障,强化信息化服务保障,强化后勤服务保障。

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突破“七项”发展瓶颈

在未来五年发展目标设定时,既充分考虑了学校实现既定总目标必须完成的指标任务,同时也提出了能够展示学校办学实力水平,具有一定难度但压压担子、向上跳一跳是可以取得的突破性指标,主要包括七项,即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重大项目、国家级科研平台、省一流学科建设等。这些目标任务是我们过去没有完成或达到的,是我们的瓶颈,是我们的攻坚指标,是我们过去和现在的“天花板”上的“天线”,也是学校发展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期望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高度、实现新跨越。


供稿:发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