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砥砺奋进、担当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校园网现开设“办学成果巡礼”专栏,展示成绩,总结经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昂扬姿态迎接第二届党代会胜利召开。今天刊发“人事人才篇”。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和学校《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工程七计划”,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1.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有效加强
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出台了《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教职工荣誉体系设置办法》《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师德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名师工作室评选建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树立了一批师德典型和教师楷模,高质量建设全省“教师思政”示范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师德专题培训学习,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师德专题教育,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明显提高。
2.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
教师总量从十二五末的886人增加到目前的988人,净增102人,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由60.56%上升到目前的65.39%,达到岗位设置的理想比例(见教职工结构分布表)。教师学历结构明显优化,博士教师占比由20.54%上升到31.58%,硕士以上教师占比由76.63%上升到85.22%;高级职称教师数量逐年增加,比例由39.62%上升到45.95%,高级职称教师数达到454人,其中教授由96人增加到128人,双师型教师比例由11.1%上升至26.7%。
3.人才引进取得可喜成绩
强化人才意识,坚持人才强校,做好顶层设计,出台“人才新政”《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引才理念、学科布局、人才评价标准等在全校上下凝聚共识,激发学院引才主体作用,织就多元化人才网络,构建校院两级共同引才格局。适时调整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加大经费投入,明确支持条件,建立绿色通道,千方百计吸引人才。投入1.31亿元,引进博士教授158人,博士总量突破300关口;柔性引进博士教授65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具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者29人。强化人才服务,关心关爱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努力解决人才住房、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氛围越来越浓郁。
4.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学校不断推进和深化岗位设置与聘用改革。以三个学院人事制度试点改革为基础,2018年起,大力推进以岗位聘用为核心的岗位设置与聘用改革,《湖北文理学院2019-2022年人员控制总量方案》《湖北文理学院岗位设置方案》通过省人社厅核准后,学校陆续出台了《湖北文理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办法》《教师岗位设置方案》《教师岗位聘用实施方案》《非教师岗位设置方案》《非教师岗位聘用实施方案》《三级岗位选聘管理办法》等岗位设置与聘用的系列文件,900多名教师和近500名非教学人员通过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总量控制、科学定岗、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明确岗位职责、分类分级聘用、实行聘期考核、依法依规聘用,学校人员管理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教职工的岗位竞聘意识得以增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
职称评审改革不断深化,学校以2017年取得教师、实验系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为契机,根据人社部《职称评审管理规定》精神,制定并不断完善《职称评审工作规范》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条件》,突出师德评价,突出立德树人业绩,突出服务社会,在分类申报的基础上,实行了分学科下达指标,分学科评审,更规范更科学的职称评审,为人才成长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高职称人才日趋年轻化,40岁以下的教授数量不断增加,35岁以下教授实现了突破。
5.服务教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高度重视教师职后培训提高,修订完善了《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教师攻读博士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加大对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和进修学习的支持力度,共派出44人攻读博士,返校博士36人;共派出148人赴海内外访学研修,有海外研修经历人数净增19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近20%;通过岗前培训、校本培训、课程培训、国培项目培训、出国外语培训、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等,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实现了教师培训全覆盖。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15人。
6.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提高
不断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逐步建立起体系合理、机制健全、秩序规范的岗位绩效工资管理运行体系。教职工工资收入稳步增加,工资收入的倍增,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事业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18年学校参加了生育保险,完成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预运行”工作。学校“五险”单位缴费部分由2014年的人均约0.44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人均约2.63万元;公积金缴费基数逐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供稿: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办)